全固態電池介紹 (II)

超電容與電池的差異性

研究上的突破與困境

電池內部材質從液體電解質進化到固體電解質經歷了一系列的挑戰,其中包括:

  • 如何減少固態電解質在室溫下的導電性
  • 如何讓接口處的動力學反應變慢
  • 如何做出無縫隙的接口並妥善維持

1. 降低固態電解質在室溫下的導電率

與傳統液體電解質電池相比,固態電池的離子導電率較低,

離子在固態或聚合物中需穿過晶格 (Lattice) 與晶粒邊界 (Grain Boundary),較難移動,

鋰離子 (Li+) 在固體中的導電度比在液體中低大約 2~4 個數量級 (Orders ofMagnitude),

此流動性降低的情況與高活化能屏障 (Activation Energy Barrier)、溫度有關,

體積大的導電度將遵循阿瑞尼斯法則 (Arrhenius Law),

並透過下列方程式將直流離子導電率σ、溫度 T 連接起來:

  • σ 為直流離子導電率 (S‧m-1)
  • σ0 為前指數因子 (pre-exponential factor, S‧m-1)
  • Ea 為活化能 (Activation Energy) (J)
  • Kb 為波茲曼常數 (Boltzmann Constant, 8.61×10-5 eV‧K-1)
  • T 為熱力學溫度/絕對溫標 (Absolute Temperature, K)

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,離子有較高的熱能,

有助於克服活化能障礙,能更自由的穿過固態電解質晶格之間,

因此,固體電解質的離子導電度在溫度較高時會上升

2. 反應較慢的接口動力學

由於固態與固態之間的接口較複雜及固態電解質中離子傳輸的特性,

可在全固態電池的接口處觀察到較高阻抗,

這是因為電化學與物理因素的綜合作用,

包含離子傳輸減少、電荷轉移動力學、接口層形成等

3. 製作與維持無缺陷的接口

電極和電解質材料之間的一致性與無缺陷接口,對於維持電池性能非常重要,這在製造過程中是另一項巨大難題,

全固態電池在歷經充放電後,可能會因電池本體膨脹或收縮而產生缺陷,此現象又稱作體積或尺寸變化,

主要是因為在電化學反應過程中,固態電極材料中的離子輸入和輸出所導致,

這些體積變化會造成機械應力、電容衰減、枝晶形成、接口不穩定等現象,

可能會對材料造成不可逆的損壞,甚至會在固態電解值-電極接口處發生毀滅性故障,進而影響到電池整體循環壽命,

目前有些全固態電池已被開發,但仍需針對性能、穩定度、如何大量生產等去進行改良

圖 2:電化學設備在全固態電池研究的應用範圍

資料來源:BioLogic Learning Center – What are All-Solid-State Batteries

若想了解更詳細的資訊,煩請填寫資料/來電與我們聯絡,北極光靜候您的來電!